丰收的密码: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里的喜悦与希望_秀花网

     发布日期:2025/9/22 21:48:00  浏览次数:2  来源:人民网>>
 秋分时节,又迎来了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。金黄的稻谷、饱满的玉米、丰盈的花生……一幅幅热闹的秋收画卷在大江南北铺展开来。   今年,我国夏粮稳产丰收,“菜篮子”产品供应充足,农民收入持续增长,农业投资和农村消费保持活跃。无数农民用汗水换来的收获,让国家粮仓更加充实,也让百姓生活更安心。   种子有“芯”——粮食安全从根本抓起   种子是农业的“芯片”。好种子不仅关系农民的收成,更关系国家粮食安全。   在安徽宿州埇桥区蒿沟镇,大片玉米地一片金黄。种粮大户刘涛笑着说:“茎秆粗,籽粒饱,收成稳了。”他今年种了1300亩玉米,换上了新品种“迪卡C1210”,亩产比老品种提高了400斤,产值预计可达45万元。   另一位农户冯元也兴奋地补充:“我家种的300亩青贮玉米,收入*少40万元。”这份喜悦,离不开种业振兴带来的新变化。   当地农业农村中心负责人介绍,今年全镇种植玉米3.17万亩,良种和科学田管的结合,让平均亩产达到926斤。数据显示,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已超过96%,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%。   收粮用心——让农民“种得出,卖得掉”   丰收不仅要“收得好”,更要“卖得出”。   在山东临沂费县,24万亩花生迎来收获。依靠良种良法,示范区花生亩产达到1200斤,比去年增收近400斤。   75岁的老农刘德宝笑呵呵地算账:“我家3亩花生,今年纯收入能有5000元,卖得也不愁。”如今,花生从田间直接进入合作社,再统一送到加工企业,农民少了奔波,多了收入。   当地合作社负责人刘成圣介绍,他们已联合周边7个自然村,带动600户农民稳定增收。花生深加工更是延伸了产业链,推动了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。   购销连心——城乡互动,共享丰收   城乡联动,让农产品走得更远。   在北京一场农文旅产销活动上,内蒙古的杂粮和羊肉、地方的花生和肉苁蓉,都成为市民争相*的“新宠”。北京市民张阿姨说:“不用出远门,就能买到新鲜的农产品,还能体验非遗手艺,真好。”   通过供销合作社的渠道,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产品进入城市餐桌。2024年底,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年产值突破9600亿元,许多“土特产”已经变成农民增收的“金名片”。   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近期印发《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》,从供给、流通到消费三端同时发力,释放品质化、多样化的消费潜力。   丰收背后,是亿万农民的努力   丰收节不仅是农民的节日,更是全国人民共享的喜悦。从一粒种子到一条产业链,从田间地头到城市餐桌,丰收的背后,是无数农民辛勤耕耘的汗水和希望。   正如一句老话所说:“三农稳,天下安。”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,每一位农民,都是值得点赞的英雄。

免责声明: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和企业自行提供,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。如果以上信息不正确,侵犯了您的隐私,请马上联系我们处理。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