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布与危害:主要为害向日葵和野生菊料植物的花盘和种子。 形态特征成虫,灰褐色,体长8~12毫米,翅展20~27毫米,前翅狭长,近中央处有4个黑斑,灰褐色,后翅浅灰褐色,具有暗色脉纹和边缘,成虫静止时,前后翅紧贴体两侧,与向日葵种子很相似; 卵,乳白色,椭圆形,长0 .8毫米,宽0.4毫米左右,卵壳有光泽,具有不规则的浅网纹,有的卵粒在一端尚有l圈立起的褐色胶膜圈; 幼虫,体长约18毫米,淡黄灰色,腹面浅黄绿色,背面有3条暗色或淡棕色纵带,头部淡褐色,前胸盾板淡黄色,气门黑色,腹足趾钩为双序整环,易与桃蛀螟和玉米螟相区别; 蛹,长l0一12毫米,黄褐色,羽化前呈暗褐色,腹部背面l~10节都有圆刻点,以第2~7节*多,在腹面仅第5~10节有圆刻点,腹端有刺钩8根; 茧,梭形,丝质,长12~17毫米,可分为越冬茧和化蛹茧两种,越冬茧椭圆形,中部宽,一头尖,另一头钝圆,茧皮分两层,外层灰色,比较粗糙并粘附土粒,内层鲜黄色,丝质膜状,茧内藏越冬虫1头。化蛹茧是越冬后幼虫从越冬茧钻出后再吐丝做成的,为一层比较粗糙的浅灰色丝质茧皮,幼虫在其中化蛹。 发生规律:向日葵螟一年发生1~2代,为害向日葵的主要是*代。以老熟幼虫做茧在土中越冬,越冬后于7月上旬开始咬破越冬茧皮,在1~2厘米的表土层做新茧 防治方法 (1)选用抗虫品种 硬壳层形成块的品种受害轻或不受害,油用种(小粒)较食用种(大粒)受害轻。 (2)秋翻冬灌可将大批越冬茧翻压入土,减少越冬虫量。 (3)化学防治 在为害不大的地区可在幼虫期(8月上旬左右)喷90%*500~1000倍液于花盘上即可。为害较重地区应以防治成虫为主,结合防治幼虫。在7月末8月初成虫盛发期,施放敌敌畏烟剂或用敌敌畏高梁杆熏蒸(80%敌敌畏乳油浸高梁杆后插入田间),隔3~5天(根据虫量)再施放一次。幼虫盛期(8月上、中旬)喷90%*500~1000倍液一次。
免责声明: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和企业自行提供,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。如果以上信息不正确,侵犯了您的隐私,请马上联系我们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