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柄脉锦斑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

     发布日期:2024-12-10 1:20:00  浏览次数:173  来源:互联网
        【形态特征】(1)成虫:体长17~20毫米,翅展56~66毫米,头至第2腹节青黑色,有光泽。腹部第3节起背面黄色,腹面黑色。翅蓝黑色,前翅有黄白色斑3列,后翅有黄白色斑2列,成黄白色宽带。触角双栉形,雄蛾的栉齿发达,雌蛾触角末端膨大,端部栉齿明显。            (2)卵:卵椭圆形,鲜黄色,近孵化时转灰褐色。            (3)幼虫:体长20~30毫米,圆形似菠萝状。体黄褐色,肥厚,多瘤状突起,中、后胸背面各具瘤突5对,腹部1~8节各有瘤突3对,第9节生瘤突2对,瘤突上均簇生短毛。体背常有不定形褐色斑纹。            (4)蛹:蛹长20毫米左右,黄褐色。            (5)茧:茧褐色,长椭圆形,丝质。        【发生规律】(1)发生世代:一年发生2代。            (2)越冬及虫源:以老熟幼虫于11月后在茶丛基部分杈处,或枯叶下、土隙内越冬。            (3)天敌:茶叶斑蛾颗粒体病毒,常在5、6月份流行,抑制作用相当明显。        【防治方法】(1)农业防治:冬季结合茶园管理,清除茶丛根际落叶,深埋入土。根际培土,扼杀越冬幼虫。结合采茶与茶园管理,随时捕杀幼虫,摘除蛹茧。                    (2)药剂防治:在发生较严重的茶园,在幼虫三龄前收集病死虫,提取颗粒病毒,用死虫尸150~200头/公顷滤液喷施,防效明显。或喷2.5%鱼藤酮乳油300~500倍液,或2.5%*乳油4000~5000倍液,或每克含100亿孢子的Bt粉剂200倍液。

免责声明: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和企业自行提供,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。如果以上信息不正确,侵犯了您的隐私,请马上联系我们处理。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