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壶蚧防治

     发布日期:2024-12-10 1:19:00  浏览次数:145  来源:互联网
  [中名] 日本壶蚧    [别名] 藤壶蚧、壶链蚧    [学名] Asterococcus muratae Kuwana    [ 目 ] 同翅目    [ 科 ] 壶蚧科    [寄主] 珊瑚、白玉兰、广玉兰、枇杷、木兰、蔷薇、月季、香樟、冬青、梨、葡萄、柑橘、 茶等。    [为害特点] 刺吸植物汁液,常造成植物枯死。    [特征描述]    雌成虫蜡壳外形似一紫藤编制的茶壶,长4-5mm,搞3-4mm,大小变化大,红褐色,有螺旋状横环纹8-9圈和放射状白蜡纵带4—5条,纵蜡带从壶顶发出直到壶底,后方有一短小的壶嘴状突起,壶顶有红褐色若虫蜕皮壳一个。虫体倒梨形或近圆形,长3-4mm,黄褐色,腹末尖细,有长锥状尾斑2个;体膜质,背突起略呈半球形,腹面平坦或微凹,虫体包于硬质蜡壳内。卵长椭圆形,长约0.5mm,表面光滑,橙黄色,后变灰色,具纵皱纹和黑斑。初孵若虫长椭圆形,长约0.5mm,灰色,分节明显,腹末具长而大的尾瓣一对,长刚毛一对,足发达。    [发生规律]    一年发生一代,以卵在雌成虫蜡壳内越冬,或以受精雌成虫(上海、西安)在枝干上越冬。上海,四月末五月初为孵化高峰期。    [防治方法]    1.发生轻时用牙签剔除虫体。2.温室内注意通风透光。3.保护小蜂、瓢虫等天敌。4.严重发生时,喷施40%速扑杀乳油1500倍或花宝100倍液。    [地理分布]    华东、西南。~

免责声明: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和企业自行提供,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。如果以上信息不正确,侵犯了您的隐私,请马上联系我们处理。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