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金黄镰翅野螟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

     发布日期:2024-12-10 1:18:00  浏览次数:138  来源:互联网
        【学名】Circobotys aurealis        【类属】属鳞翅目螟蛾科        【分布】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台湾、湖南等地        【危害】可以为害毛竹、刚竹、淡竹。幼虫吐丝将叶片拉成弧状,在内取食。         【形态特征】成虫体长10-13mm,翅展29-34mm。雌虫体翅金黄色,体腹面银白色。前翅稍狭长,无斑纹。雄虫体黄色,翅黑褐色,缘毛及外缘宽边金黄色。前翅柳叶形。         卵扁椭圆形,长径1.2-1.4mm,乳黄色,卵块鱼鳞状排列。         幼虫体长25-30mm,深绿色,背线浅绿色,两边为粉白色。4龄前胸部两侧各有1个黑斑,5龄仅前胸两侧有黑斑。         蛹长13-15mm,红棕色。        【发生规律】1年1代,以老熟幼虫于胶茧中越冬。4月上旬开始化蛹,化蛹期很长,到 5月中旬,尚有 1/3幼虫,已羽化 1/3,还有 1/3蛹。成虫羽化高峰有2次,即5月中旬及6月中旬,成虫有趋光性,需吸食花蜜为补充营养。卵产于竹叶背面,对竹的年份无选择性。卵经4-10天孵化,1-2龄幼虫取食竹叶上表皮,3龄后幼虫吐丝将叶拉成弧状,上结丝幕,在丝幕下食叶。将叶食至大半即转移为害,幼虫历期28-32天老熟,于老竹箨内壁、枯叶下结茧越冬。         【防治方法】(1)农业防治。         结合竹林抚育,清除林间、林缘小灌木,减少蜜源植物;冬季削山松土,可以增加过冬幼虫死亡。         (2)物理防治。         根据成虫的趋光性,可在成虫盛发期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。         (3)保护与利用天敌。         (4)化学防治。         幼虫期喷50%辛硫磷2000倍液,或20%杀灭菊酯、20%氯氟菊酯10000倍液,每亩用药1.5mL,效果均好。

免责声明: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和企业自行提供,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。如果以上信息不正确,侵犯了您的隐私,请马上联系我们处理。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