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子病害之竹赤团子病防治

     发布日期:2024-12-10 1:18:00  浏览次数:139  来源:互联网
竹赤团子病又称竹黄、竹肉病。在贵州、江西、上海、江苏、河南、安徽、福建、湖南、浙江、四川等地均有发生。寄主有刚竹、毛竹、桂竹、水竹、淡竹、苦竹、箭竹等。  症状      竹赤团子主要危害小枝上。发病初期,感病小枝叶鞘膨大破裂,产生灰白色米粒状物,肉质,后变为软木质。颜色逐渐变为淡黄色至赤灰色。以后,米粒状物继续膨大成球形、长椭圆形、不规则块茎状,粉红色,为病原菌的子座。小枝受害后,枝叶逐渐枯黄,小枝易折落。  病原      病原为竹黄菌(Shiraia bambusicola P.Henn),隶属于囊菌亚门、核菌纲、球壳菌目真菌。  发生规律     病原菌的孢子借风、雨传播,病害多于春季发生。管理不善,生长衰弱的竹子易发病。此外,春夏高温、多雨有利于病害的发生。防治方法      ①减少侵染来源:及早砍除病竹,随时剪除病枝烧毁。       ②加强抚育管理,促使竹子生长旺盛,增强抗病力。

免责声明: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和企业自行提供,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。如果以上信息不正确,侵犯了您的隐私,请马上联系我们处理。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