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季霜霉病及其防治技术

     发布日期:2024-12-10 1:11:00  浏览次数:143  来源:互联网
霜霉病是温室切花月季上发生较重的病害之一,也是一种毁灭性病害,我国1996年*在沈阳附近花圃中发现,现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发生。该病发生早、传播快、危害重,月季感病后,会造成叶片大量脱落,枝条干枯,严重影响月季生长势及产量和质量。    为了有效地防治霜霉病,2004年以来,我们对其病原、发生规律及发病条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研究,并摸索出了生产上较为适用的综合防治措施。        1症状        霜霉病主要为害叶、嫩枝、新梢和花,以嫩叶为重,表皮角质化状枝及功能叶不受侵害。初期叶上出现不规则淡绿色斑纹,后扩大并呈黄褐色和暗紫色,*后为灰褐色,边缘颜色较深,逐渐扩大蔓延到健康组织,如同被化肥、农药烧灼状,潮湿时病叶背面可见稀疏的灰白色霜霉层。叶片逐渐皱缩枯萎脱落;进而叶柄脱落,枝条由下而上落叶,*终形成光杆枝条;花蕾较大的枝条,下部叶片已成功能叶,则由中部嫩叶向上脱落。嫩枝受害症状,也呈油浸状斑点,后呈黄褐色微凹陷病斑,*终形成裂痕。新梢和花感染时,病斑与叶片相似,但嫩梢上病斑略显凹陷。严重时,叶萎缩脱落,新梢枯死。        2病原        蔷薇霜霉菌,属鞭毛菌亚门、霜霉属,是中国霜霉属的新纪录种。孢囊梗锐角二叉状分枝多次,末枝微弯而尖,其顶端着生孢子囊,孢子囊椭圆形。        3发病规律        病菌以卵孢子随病叶残体在土壤中或枝条裂痕中越冬。以分生孢子侵染,孢子萌发温度10~25℃,*适为18℃,高于21℃萌发率降低,26℃以上完全不萌发,26℃时24h孢子死亡,孢子传播需要*空气湿度,10~25℃温度,孢子萌发需要有水滴存在,温室内3月上旬卵孢子开始萌发产生孢子囊,借风、水滴、雾滴传播到寄主上,孢子囊产生游动孢子,由气孔侵入。潜育期7~12d。3月中旬便可发病,3月底或4月上旬为发病盛期。再侵染时期为10月份。由于孢囊梗和孢子囊的产生、游动孢子的萌发均需雨露,因此秋天至翌年春天,温室内低温、高湿、昼暖夜凉的环境有利于霜霉病的发生和流行。地势低洼、栽培密集、通风不良、肥水失调、光照不足、植物衰弱有利于病害的发生。另外,植株含钙多抗病力强,一般老叶含钙多抗病,而嫩叶含钙少易感病。        4综合防治措施        4.1种植抗病品种    白色品系比红色品系抗性强,如玛丽娜、索尼亚等比较抗霜霉病。        4.2园艺技术措施    4.2.1合理密植、定植。单位面积上不超过12株/m2,既有利于提高产量,也利于通风透光和排湿。定植方式采取宽窄行高畦栽植,利于土壤保温和排水及通风透光,控制病菌传播。    4.2.2消灭病源,减少传播。及时剪除病枝叶,清除地面上的病落叶,集中烧毁或深埋。对有裂痕枝条,如果剪除会影响产量,用25%瑞毒霉粥状液涂抹裂痕部杀菌。使用工具在结束一道工序后,用0.5%的高锰酸钾液进行消毒,以避免操作中传播病源。    4.2.3合理调控室内温度、湿度。避免高温高湿,减少叶面保湿时间,控制空气湿度。采用透光度好的无滴膜,以提高采光,加速升温。利用风口的关启来合理调控温、湿度。具体方法是:每天9~10时放风排湿,然后关闭通风口升温,正午将温度提高到35~40℃闷棚可预防该病的发生(闷棚一般不超过1h),再打开通风口逐渐降温,将温度保持在20~25℃,相对湿度保持在65%~80%即可。傍晚放草苫前要再进行1次放风,将温度降至12℃左右,湿度保持在70%以下。    4.2.4合理浇水,科学施肥。施足有机肥,在保证氮肥量的基础上,增施磷、钾、钙肥,提高植株抗病力。浇水禁止大水漫灌,*宜采用滴灌。    4.2.5合理修剪。合理修剪可保持植株旺盛生长,提高抗病能力。        4.3化学防治 4.3.1预防措施。冬春季节、盖棚时节,利用30%百菌清烟剂熏蒸,每天熏蒸1次,于傍晚盖帘后点放。具体做法是:将每片50g的烟雾片剂,按0.3~0.4g/m2的用量在温室过道内摆放,傍晚时用火点燃,同时关闭门窗;或用硫磺熏蒸器,每晚熏蒸硫磺2h。在每次大的调整修剪后,用等量式波尔多液喷洒1次,可有效地预防霜霉病的发生。    4.3.2做好温室田间调查,保证及时用药。由于霜霉病传播快、危害重,生产中要做好调查,发病初期,叶片上出现油浸状小点时,及时用药。药剂有:半量式波尔多液(1∶0.5∶200),间隔7~10d喷1次,连续喷2次;25%瑞毒霉600倍液,间隔7d喷1次,连续喷2~3次;若棚内湿度高于90%,温度低于15℃,可用生物制剂特立克600倍液喷洒。注意除了喷洒植株外,还要喷地面。    4.3.3发病初期用药剂防治。发病初期选喷58%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800倍液,或58%瑞毒霉锰锌,或28%的瑞毒霉(甲霜灵)800~1 000倍液,或25%瑞毒霉(甲霜灵)与65%代森锌按l∶2混合后的500倍液,或40%乙磷铝(疫霉灵)200~250倍液,或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~1 000倍液,或40%增效瑞毒霉500倍液,或60%琥·乙磷铝(DTM)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。    各种药剂应交替使用,以避免抗药性的产生,每7~10d喷1次,连续喷2~3次。注意应喷洒叶片的背面和地面。 

免责声明: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和企业自行提供,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。如果以上信息不正确,侵犯了您的隐私,请马上联系我们处理。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