向日葵褐斑病防治

     发布日期:2024-12-10 1:10:00  浏览次数:139  来源:互联网
         分布与危害:主要危害向日葵。子叶和幼苗叶片上病斑近圆形,褐色,外围有黄色晕圈,病斑背面灰白色,成株叶片病斑多角形,褐色,有黄色晕圈。在病斑上长有许多小黑点,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。多雨潮湿时病斑可脱落穿孔。严重时病斑可汇合,整个叶片枯死。茎和叶柄上病斑狭长条状,褐色。        病原:病原菌形态特征:为半知菌亚门真菌(Septoria helianthi Ell.Kell.)。分生孢子器球形或近球形,暗褐色,分生孢子鞭状,无色透明,微弯,基部钝圆至圆锥形,顶端略尖,2~5个隔膜。        发生规律:病菌主要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,病害发生与降雨密切相关,7一8月上旬连续降雨12天(中间隔1~3天),平均温度21~23 度,降雨量大,夜间露水大,叶面较长时间保持有水淌,病害发展快,危害重。重茬地、低洼地发病重。在品种方面,免役品种有白葵杂l号、明尼苏达、保2、青海曲勾和黑青冈等,抗病品种有阿勒太、小黑杆等。而早熟2号、匈4,辽42、辽43、白葵1号、白葵3号等为高感品种。        防治方法         (1)深翻地、铲除自生苗等清除病残株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2)重病地轮作4-5年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3)选育抗病品种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4)加强栽培管理,适期早播,合理密植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5)发病初期打底叶、病叶,同时喷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,连喷两次,间隔10天。

免责声明: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和企业自行提供,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。如果以上信息不正确,侵犯了您的隐私,请马上联系我们处理。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