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称:
红丝病
症状:
别名:红线病。分布广泛分布于各地潮湿冷温带地区。寄主严重危害翦股颖、羊茅、黑麦草和早熟禾、狗牙根等属草坪草。识别特征典型症状是草坪上出现环形或不规则形状、直径为5-50厘米、红褐色的病草斑块。病草水浸状,迅速死亡。死叶弥散在分健叶间,使病草斑呈斑驳。病株叶片和叶鞘上生有红色的棉絮状的菌丝体(直径可达10毫米)和红色丝菌丝束胶质肉状,干燥后变细成线状。仔细地检查单株病草可以发现病在1年中的不同时间、不同地点均可以生,症状易多变,特别是当不产生红丝或红色棉絮状物时,诊断就很困难。
病原及发病规律:
病原:真菌,为担子菌。地衣状伏革菌(有性态)[Cortcium fuciforme(McAlp.)Wakef.]。发生特点:红丝*存活湿度为32摄氏度,*为—20摄氏度,在干燥的条件下能保持活性达2年。病菌能通过流水、机械、从畜等在一定范围内传播。病菌萌发需要叶片或叶鞘表面有一层湿润的水膜。因此,高湿、重露、少量的降雨、雾及适宜的湿度是病害流行的重要条件。可造成病菌大量侵染,使病害迅速扩展蔓延,两天之内就可造成草株死亡。另外,低温、干旱、肥力不足(特别是氮肥缺乏时)及其他病害或使用生长调节剂等引起草坪草生长迟缓的因素,都可保全红畿病严重发生,该病全年均可发生,但一般严重发病期不会走过几个月。
防治办法:
1、保持土壤肥力充足,增施氮肥有益于减轻病害,但应避免过度。 2、土壤的pH植应维保持在6.5-7.0。 3、及时浇水以防止草坪出现干旱,应深浇,尽是减少浇水次数,浇水时间应在白天的早晨,特别避免傍晚浇水。 4、避免荫蔽,增加光照和空气流通。 5、适当修剪,并及时收集剪下的碎叶集中处理,以减少菌量。6、种植抗病草种各品种。 7、发病初期可用代森锰锌、福美双等药剂喷雾,进行必要的化学防治。
免责声明: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和企业自行提供,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。如果以上信息不正确,侵犯了您的隐私,请马上联系我们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