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荪的人工栽培法

     发布日期:2024-12-10 0:51:00  浏览次数:169  来源:互联网
     竹荪也称“僧竺蕈”,担子菌纲,鬼笔科,原系野生的菌类植物,现已被广泛地人工种植,成为老百姓餐桌上一道佳肴,但存在产量较低的问题,以下方法可提高竹荪的产量。    一、选料    选用毛草杆、毛竹片、芦苇杆、竹叶和竹根为栽培原料,其中*的原料是毛草杆和毛竹片。这两种原料来源广,经济适用,且菌丝生长旺盛。    二、灭菌    1.原料的灭菌:将上述原料锯成15厘米长的小段,用10%的澄清石灰水浸泡24小时,捞起沥水备用。    2.栽培用土壤的灭菌:在栽培的畦地上,撒上一层草木灰,然后深挖一次,将泥土打碎,整平;在平整的畦地上盖上一层30厘米厚的干杂草,点火燃烧(表面土壤灭菌、灭虫和灭虫卵)隔夜备用。    三、栽培    竹荪生长的温度范围为8~30℃,因此,在每年的3~5月或9~10月均可栽培。种植时将上述原料平铺在畦地上(5~10厘米厚),然后撒上一薄层菌种,再铺上一层原料(5厘米厚),依次类推,种三层,*后盖上一层薄土即可。种好以后注意保温(方法是:用一块比畦地略大一点的塑料薄膜盖在上面,周围用泥土压实),待菌丝布满整个畦地后,方可揭膜通风。    四、技术要点    1.前期灭菌要彻底。    2.竹荪适合于生长在偏碱性的土壤中,因此撒草木灰后要深挖,使土壤疏松通气,有利于菌丝生长,同时使草木灰均匀地分布在土壤中。      (记者 佚名)

免责声明: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和企业自行提供,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。如果以上信息不正确,侵犯了您的隐私,请马上联系我们处理。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