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古饶镇,智慧农业产业园的智能玻璃大棚里,正是一片繁忙景象。只见一排排整齐的番茄苗绿意盎然,工人们穿梭其间,忙着定植、浇水、调试设备,整个园区弥漫着泥土与新叶交织的清香。
为抢抓农时,这几天园区组织了上百名工人,加紧对170亩小番茄进行种植。负责技术指导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今年采用的是全新的智能化水肥一体化系统,能根据土壤湿度、光照、气温等实时数据,自动调节灌溉量和施肥频率,真正实现“科学喂养”。“以前靠经验,现在靠数据,番茄长得又快又好。”一位技术员笑着说。
近年来,烈山区积极推动高标准设施农业建设,把智能化、数字化手段引入蔬菜生产环节。依托5G网络和智慧管理平台,当地实现了从育苗、种植到采收的全过程监控。农户只需在手机上轻点,就能远程查看温湿度、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,还能自动调节通风与光照,节省了不少人工成本。
智慧农业的加持,让番茄种植更高效、更精细。园区负责人介绍,通过智能化控制,番茄的施肥更精准、水分更均匀,有效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率,果实的口感和甜度都比传统种植更佳。根据测算,智能大棚的产量比普通种植提高了5到10倍,“现在一棚番茄能顶过去十亩地的收成。”
除了自己种,园区还带动了周边不少村民参与。当地以“园区+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,向周边村镇输出种苗、技术和管理经验,不少年轻人返乡加入“新农人”队伍。通过培训,他们掌握了现代化农业管理技能,收入也稳步提升。“以前种菜全凭天,现在有了智慧系统帮忙,我们也能当上‘科技农民’。”古饶镇的一位农户笑着说。
如今,古饶智慧农业产业园已成为淮北市设施农业的一张新名片。园区不仅供应周边市场的鲜果蔬菜,还积极拓展电商销售渠道,部分番茄通过冷链物流销往南京、合肥等地。红彤彤的番茄从大棚走向千家万户,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希望。
智慧农业的推广,让传统种植焕发了新生机。从“靠天吃饭”到“数据种田”,淮北的土地正经历一场悄然的变革。眼下,古饶产业园的番茄苗正茁壮成长,一场科技赋能下的丰收季,正在悄悄展开。
免责声明: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和企业自行提供,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。如果以上信息不正确,侵犯了您的隐私,请马上联系我们处理。